这件事是从进入高三就在琢磨的,如何能让高三复习课有效有质?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何做更好?借助今天《地球公转运动》组内听评课,梳理如下:
1.用好高考题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三复习备考第一步就是做高考题,教学设计不用罗列高考题,而是老师自己认真做一遍对应的高考题。再进行分类归纳、筛选练习题、以真题练习,明确高考考向。
《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》这一节内容是地球运动中我们普遍觉得难度很大的一节。做完近几年的高考题,发现它的考向特点:聚焦于昼夜长短变化、正午太阳高度计算、太阳视运动三个方向,采用“区域+真实情境+综合其他知识”的方式进行试题设计。所以这节课“以题为师”,复习方向就定了上述三个方向。
2.学案前置挺重要
学案契合教学设计,不设花哨内容,只做“知识掌握清单”和“对点训练”两部分。结合教学推进,进行讲练结合。
前期学生根据知识清单要求,结合课本掌握基础知识,课堂提问反馈。学案习题也前置,学生先摸摸习题,感受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能顺畅作用,习题是否能顺利得解。若能,课堂进度稍快;若不能,恰好抓住了复习的关键点,问题导向,一步一步在解决问题中保障复习质量。学案中的习题紧跟着教学设计。(批阅或者抽查,学情很容易获知)
3.课堂提问是关键
左右一节复习课质量的,其实不是老师的PPT预设,而是学生问题暴露情况。在问题导引下,学生表达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,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的错误、疏漏,从而及时提醒、弥补、点拨。在习题助推下,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,做不出来的题、讲不出来的思路、运用不了的知识,提问中这些问题在课堂尽显。
一节课结束,我们慨叹:这节课讲了……不如叹:这节课,我问了XX个问题,学生掌握了X个,还有Y个需要继续努力……这样,一节课结束,我们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完成了什么教学内容,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,还有哪些是需要再花功夫的。
问题,让课堂变得很清晰!
4.课堂总结有必要
一节课结束,不是铃声响起。而是在钟表指向课堂最后3分钟左右时结束,回顾黑板,我们都写了什么,教了什么,学生学了什么。可以是老师提纲挈领的小结,更可以是学生七嘴八舌的总结,还可以是板书上敲重点。不论什么方式,这个“句号”应该有,否则,再见“目标”,我们作何回应?
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:
听评课反馈任老师:我们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,反问自己为什么时间不够用?可能就是在复习过程中,太关注知识的完整性,其实高考考的方向并非是那些知识,纵观近几年高考题,考点其实很清晰,为什么我们不能侧重重点去做复习?这样,我们能更有重点的去复习。今天的课,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我和任老师的感受一致,所以这节课,我们在这样尝试,而且这部分内容,尤其是在学生心里,总有畏难心理,追问一下:为什么觉得难?难在了哪里?其实最主要是知识走进真实情境!今天课堂结束,学生总结时,有个姑娘站起来说,她今天特别深刻的感受着那些很难的计算是用来做什么的!这句话,让我感动!学有所用、学有所得,这不就是课堂的作用啊!很多很多的理论、计算、原理,它的用处是什么?高考题给我们答案!所以,认真做高考题、评高考题,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,是为了什么?!郭老师:学生回答完后,有补充,如果再总结归纳一下会更好。地理规律,用精炼的话总结学生更容易记忆。太阳视运动的图,转换时应该把时间、方位一起标注出来,更直观。昼夜长短变化规律,我用一幅图提问了,孩子们也说了出来。但是反思一下,却如郭老师所说,把图上的内容精简为一两句话,会更好些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,只有真挚的同伴才能给予建议,很开心!武老师说:复习课,课堂上学案+教学设计,实现讲练结合确实很好。但是我们还需要增加练习量,课堂上会了,其实还是需要再用练习来巩固。我们颇以为然,高三复习没有一劳永逸。课堂上的复习教的很多是“方法”,把“方法”内化为“能力”,还是需要有质有量的练习。精选习题,作为巩固,依旧很重要。一节课,从备课到讲课,从听课到评课,再到此刻自己的梳理和反思,我收获了沉静安然的心。高三的课,每一节都不想辜负。校长说“课大于天”,在高三课堂里,我们每一步行走,都认真!我们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踩过这不足300天的日子。瞄定了方向,找到了方法,接下来就是认真的行走……关键词: